流行用語起源往往不可考,今年台灣燈會在苗栗舉辦,網路上爆發自以為優越的「天龍人」批評聲浪,也引起網友廣泛討論「什麼是天龍人?」,並和「台客」、「陸客」一樣,成為泛指某特定族群的流行用語。
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萬毓澤表示,流行用語的發展有其社會根源,網路族指的「天龍人」是嘲諷自我感覺優越的人;「台客」早期雖有貶低意味,這和早年美國白人輕蔑稱黑人為「黑鬼」(Negro)一樣,黑人漸出現自我認同。
維基百科對「台客」現象解釋為貶抑詞,指服裝儀容和行為舉止粗俗的人;如穿藍白拖及汗衫出入正式場合、亂吐檳榔汁、旁若無人的大聲播放音樂等,近年「台客」則被塑造成一種次文化。
據了解,「台客」起源於一九五○年代眷村居民指本省人很粗俗,帶有貶低的味道。一九九○年代,「台客」一詞的意義出現轉變,台客成為電視節目可被演出的文化,漸脫離早期的「粗俗」、「沒水準」之意,甚至出現「台妹」新詞。
伍佰、張震嶽、陳昇等自認「很台」的藝人,藉著舉辦台客搖滾音樂演出,漸將「台客」一詞擺脫貶意,稱呼自己「很台」成為自我調侃的說法。
相對於「台客」用語,近年來台灣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,並以「陸客」泛稱來台旅遊的大陸遊客,都成為流行用語。